中国百年期货史介绍

  现在的金融市场,投资期货行业的人越来越多。 挣的盆满钵满,输的一文不值,也有负债累累的。 有多少人退出了这个社团,还有多少人前进涌进了下一个社团? 在往往交替的过程中,这个行业繁荣起来了。 期货培训专家会给我们说明中国的百年期货史。
 
  期货交易是人类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。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,中国期货的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、坎坷的过程,充分显示了期货交易的顽强生命力,其中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汲取。
 
  关于经济,关于期货交易市场,人们的脑海中可能浮现着其他国家。 在17世纪左右的阿姆斯特丹开设了郁金香交易中心市场,进行了江户时代大米的长期合同交易。 但是,介绍中国大宗商品交易并不少见。 众所周知,中国现代期货市场起步阶段的起始标志事件是1990年10月12日,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,作为中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开业,迈出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第一步。
 
  中国期货交易的发芽时期是清朝。 中国期货发芽晚于西方,但与西方有两个相似之处。
  第一,中西商品的经济发展史上首先出现了古代的认购、信用销售,进而形成了长期交易合同的形式,最后出现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期货交易。 人们把长期交易合同作为期货交易的一种形式。 第二,中国期货交易的发展与证券交易关系密切,但与西方相似,期货交易的发芽从商品批发交易(特别是农产品批发交易)开始,按证券交易、商品期货交易、证券期货交易的顺序出现。
 
  1862年,《上海新报》上刊登了出售自己股票的广告。 这表明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出现了零星的有价证券交易。 到1869年,上海有专门从事股票买卖的外国商号,其中最早的是长利公司。 但是,这些商号当时主要从事外国企业的股票买卖,因此社会影响还很小。
 
  19世纪70年代以后,随着中国洋务运动的发展,股票交易在沿海的几个地方发展起来。 到了1882年,中国出现了“每家新公司都有一千多人争相购买,得到股票”的景象,掀起了热潮。 当时在股票市场交易的股票达30余种,其中许多是中国企业的股票。 股价有上升的趋势。 例如,招商局面值为100两的股票,1876年的市价为40-50两,到1882年达到了200两以上。1904年,梁启超提倡“股票懋转移公司”(证券交易所),期待公债的销售。 他的这个建议是当时民族工商业发展、民族资产阶级要求证券市场发展的反映。 但是,由于种种理由,他的这个提案当时没有产生任何结果。
 
  1914年秋天经农商部批准,上海股票商业协会正式成立。 当时会员有13家。 会场设在上海九江路,集会时间为每天上午9点到11点,交易证券主要有政府公债、铁路公债、股票等。
 
  1918年春,北京商界和金融界人士王景芳、岳荣、曲卓新等要求农商部批准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。
 
  1921年(民国10年)是中国证券期货交易所和信托公司大幅下跌的一年。 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成立仅仅半年就获得了50万元的利润,年收益率接近100%,其他交易所的利润也很多,各种股价也在上升,所以在福利强烈的诱惑下,上海很多商人作为发展交易所的捷径,纷纷募集股票
 
  中国期货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,百年来经过市场洗礼越来越活跃。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,与国际接轨越来越快,中国期货市场也迎来了新的局面。